《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发布 重点打击九类情形。
发布日期:2025-05-10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市场监管总局今日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提到,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等九类情形,将被重点打击。
九类情形具体如下:
(一)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
(二)违反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等法律法规规定,对未经药品管理部门审批或者备案的药品、医疗器械作广告。
(三)宣传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诊疗科目和服务项目。
(四)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
(五)利用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社会社团或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或者作证明。
(六)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医疗美容广告中出现的所谓“推荐官”“体验官”等,以自己名义或者形象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的,应当被认定为广告代言人。
(七)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人物专访、新闻报道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美容广告。
(八)对食品、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宣传与医疗美容相关的疾病治疗功能。
(九)其他违反广告法律法规规定,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示,医疗美容广告中涉及“医生”“专家”的,市场监管部门应注意以下情形:
(一)医疗美容广告中出现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及其人员的名义、形象属实的,应认定为使用医生或者专业人士为医疗广告代言的广告违法行为。
(二)广告中将未依法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或医疗教育、科研相关职称的人宣称为“医生”“医学专家”等医学专业人士,足以误导消费者认为其属于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应认定为虚假医疗美容广告。相关人员涉嫌非法行医的,要及时通报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三)对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教育科研人员的专访、专题报道中出现有关美容医疗机构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的,应认定为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人物专访、新闻报道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美容广告。
-
透视A股28家美容护理上市公司Q3财报:谁在赚钱?谁在掉队?
蓝鲨导读:营销成本高企作者 | 梁浮生编辑 | 卢旭成截止10月31日,28家A股美容护理上市公司已经披露了前三季度的财报,一个国内美容护理行业的格局已然浮现。据财报数据,2023年
发布日期:2027-11-07 -
助力“美”!我国美容整形价格项目有了统一规范助力“美”!我国美容整形价格项目有了统一规范
从“皮秒”“超声炮”“热玛吉”等美容项目,到“隆鼻”“丰唇”“割双眼皮”等微整形……2024年,我国美容整形市场规模已近3000亿元,展现出市场活力与潜力。在“扩容”的
发布日期:2025-08-06 -
丸美加入重组胶原蛋白“战局”
丸美生物最近在珠海国际健康港园区内投建的Ⅲ类医疗器械中试基地正式动工。据品牌方,该项目将聚焦医美领域前沿的重组胶原蛋白研发和产业化。界面新闻向丸美生物询问该项目
发布日期: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