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88.118.91012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
资讯

17600064724

首页 > 行业资讯 > 《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发布 重点打击九类情形

《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发布 重点打击九类情形

2025-04-18 00:00      点击量:26  评论(0人参与)
 

中国网11月2日讯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消息,市场监管总局今日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提到,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等九类情形,将被重点打击。


九类情形具体如下:


(一)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制造“容貌焦虑”,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


(二)违反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等法律法规规定,对未经药品管理部门审批或者备案的药品、医疗器械作广告。


(三)宣传未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批、备案的诊疗科目和服务项目。


(四)宣传诊疗效果或者对诊疗的安全性、功效做保证性承诺。


(五)利用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社会社团或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使用患者名义或者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或者作证明。


(六)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医疗美容广告中出现的所谓“推荐官”“体验官”等,以自己名义或者形象为医疗美容做推荐证明的,应当被认定为广告代言人。


(七)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人物专访、新闻报道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美容广告。


(八)对食品、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化妆品宣传与医疗美容相关的疾病治疗功能。


(九)其他违反广告法律法规规定,严重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示,医疗美容广告中涉及“医生”“专家”的,市场监管部门应注意以下情形:


(一)医疗美容广告中出现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及其人员的名义、形象属实的,应认定为使用医生或者专业人士为医疗广告代言的广告违法行为。


(二)广告中将未依法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或医疗教育、科研相关职称的人宣称为“医生”“医学专家”等医学专业人士,足以误导消费者认为其属于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应认定为虚假医疗美容广告。相关人员涉嫌非法行医的,要及时通报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三)对卫生技术人员、医疗教育科研人员的专访、专题报道中出现有关美容医疗机构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内容的,应认定为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人物专访、新闻报道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美容广告。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猜你喜欢

相关评论

好评
0% 0
中评
0% 0
差评
0% 0
       匿名发表     (内容限5至200字)     当前已经输入 0
  • 暂无评论

资讯排行

热搜新闻词

产品快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有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吉林省兆宏商贸有限公司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6537号-7

备案号:吉ICP备2023006537号-8